全国人大代表崔世平14:关于为加快琴澳两地跨境资金流动创设试点工作的建议

随着“一线开放、二线管住”正式实施,横琴粤港深度合作区在基础设施“硬联通”层面成效加速显现,但在机制体制和规则政策层面的“软联通”方面,仍未完全实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深入整合与协调,使大家对“一线放开”的感受存有落差。
从金融业角度看,尤其是两地资金流动仍存在一定阻碍。目前横琴深合区除澳门大学及口岸区域授权澳门管辖外,区内主要立法、司法及行政管辖仍适用内地规则,行业监管是内地办法。尤其是金融领域大多属于国家事权,广东省地方、澳门特区可主导推动的事权有限,这也导致《横琴金融 30 条》政策创新潜力未能有效发挥,关于澳琴两地金融创新衔接的具体事项仍在现有框框里走流程、突破不易。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澳门回归 25 周年之际强调,“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深合区的实践将不仅是区域合作的突破,更肩负的“为国家试制度、为湾区探新路、为澳门拓空间”历史使命,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生动注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创新的“澳门答案”。因此,恳请国家相关部委考虑尽早在横琴深合区划定试点地区,通过限定小范围的试点机构保障风险不外溢,进一步探索优化升级澳琴两地金融领域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创新安排,并为未来条件成熟时将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大至深合区全域做准备。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于澳门及境外资金“北上”进入深合区开展投资的,建议推动更多中央事权、广东省级事权下放至横琴深合区管委会。藉通过授权允许由横琴深合区管委会直接牵头制定在深合区适用的行业监管规则、行政规章制度等,明确澳门及境外主体进入深合区试点区域展业均不视为跨境,鼓励澳门及境外优质资金进入横琴开展投资,并由澳门特区政府相关司局对试点区域进行行业监管、负主体责任。例如允许在澳门注册成立的基金公司可以直接投资于横琴深合区、允许在澳门注册成立的企业、金融机构等将经营业务延伸至横琴、允许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可进入试点区域执业等。
二、对于境内资金进入“南下”深合区及澳门的,建议依托现行跨境理财通或“电子围网”账户等金融基础设施,在深合区试点区域内指定银行开展业务。通过“集中管住机构”管住金融市场,从而有条件放宽更多境内投资者参与试点的准入门槛,允许境内个人、机构等市场主体在总体额度及市场主体额度项下通过专用账户认购境外理财,资产配置经由金融机构集中实施,且资金在进入澳门后,由澳门中资大行进行有效承接,便于国家对澳琴地区金融市场微观领域实施管控。以便利化、规模化的金融产品为抓手,在澳琴两地发展以财富管理为重点的现代金融业态,加快在澳琴地区构建良性循环的金融生态。例如,加快推动深合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 放宽限制条件、完善丰富功能,并依托这一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在账户体系内实现更自由、更便利的“可控可管”的金融环境,使得更多境内市场主体可以参与澳琴财富管理业务和境外资产配置,更好支持澳琴实体经济发展。
三、建议统筹强化澳琴金融领域高度协同发展与行业监管,构建资金在深合区形成良性循环的金融生态。通过允许在澳门注册成立的企业、金融机构等将经营业务延伸至横琴,并由澳门特区政府相关司局进行行业监管、负主体责任,加快提升在民生金融领域的服务能力,提高澳门居民享受深合区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例如,可考虑由国家金融监督总局联同澳门金管局与人行、外管、证监会等相关部委共同梳理一份适用规则相较于现行监管标准需要突破通融的条款,汇总成一份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可独立执行使用的指引。对涉及突破现有制度与要求的,以该指引为准,其余不涉及突破的,仍然保持与境内监管标准一致,在此基础上“边实践、边完善、边优化”,冀望能一揽子解决当前澳门与横琴金融业在跨境资金流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领域所面临的困难。同时,亦请有关部委指导支持粤澳金融机构在扩大跨境资产转让范围以推动更多正常类信贷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落地、发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等领域先行先试,推动粤澳金融业更好服务湾区实体产业和民生项目发展建设。
作者简介:
崔世平博士,从第九届到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美国加州注册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澳门注册土木工程师、城市规划师。现为新域城市规划暨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珠海市大昌管桩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身兼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澳门立法会议员、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会长、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澳门城市规划学会会长等职务。崔博士多年来致力推动澳门科技应用、科学普及和创新创业融入国家,走向国际,为澳门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他先后于1999年及2004年获得澳葡政府及澳门特区政府颁授专业功绩勋章,2020年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消息来源:澳门法治报两会报道组
责任编辑:陈龙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