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何雪卿5:关于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趋势,优化横琴合作区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澳门推进产业适度多元化发展,实施“1+4”的产业发展策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积极配合澳门重点发展四新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前,由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引领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席卷而来,人工智能(AI)正重塑全球产业生态。我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各行各业都在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催生智能制造、智慧服务、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将会对各类产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及素质提出全方位的更高要求。
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创新的前沿,四新产业尚处于初创阶段,适逢人工智能时代加速到来,机遇和挑战并存,走产业智能化发展的道路是必然选择。人工智能科技人才短缺,是当前合作区四新产业智能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因而必须“引进+培养”两手抓,努力填补人才短板,打造人才优势。当前,在大力引进急需人才的同时,也要着眼长远,前瞻布局,以优化合作区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抓手,大胆改革创新,大力培养“AI+产业”融合型人才,适应产业智能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就此,我们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聚焦产业需求,抓紧前瞻布局
合作区四新产业的智能化发展要以“AI+产业”的模式,形成“智能制造,智慧服务,数字贸易,智慧金融”等新业态。深合区应当聚焦四新产业发展对人工智能科技人才的需求,大力培养各类“AI+产业”融合型人才。由于人才培养的时间周期较长,当前尤其应当抓紧前瞻布局,做好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并相应优化深合区职业教育体系。
澳门特区政府于2023年11月1日发布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年)》。建议深合区本着“琴澳一体”和“粤澳深度合作”的精神,积极配合澳门规划,对接广东省和珠海市的有关规划,做好深合区本身的产业发展规划,包括“AI+产业”融合型人才的培养规划,并进一步形成完善和优化深合区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方案。
二、积极推进深合区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发展
目前,深合区的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校企协同、跨境资源整合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是与AI驱动的四新产业发展需求还有所脱节。因而需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建议合作区组织相应力量展开积极调研,充分发挥合作区的特有优势,在适应AI驱动的四新产业需求的方面勇于创新,尽快推出相应的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例如,推出精准对接智能化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专业(课程),打造校企结合的“场景化”教学模式和AI实训共享平台,深化“跨境+跨界”产教融合机制,构建在职人员的“终身学习”生态等等。
3. 强化政策创新,完善配套保障
配合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深合区还要强化政策创新,完善相应的政策配套保障。建议从以下几点加以思考和力争取得创新突破:1、完善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如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给予税费减免或研发补贴,对考取深合区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的在职人员发放技能提升津贴,对积极参与深合区职业教育建设的澳门爱国社团和其他民间组织予以补贴和其他政策支持等。2、联合行业龙头,试点创建具有合作区特色的“新业态职业资格标准”,填补国家职业标准空白。3、争取国家授权,在合作区试点设立“AI职教特区”,取得AI领域职业教育自主权(如专业设置、跨境师资聘用),突破现行体制机制限制。
四、加强统筹协调,逐步实现AI时代深合区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
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对人力资源结构和素质的特殊要求,通过机制改革创新,深合区优化职业教育体系,要力争将合作区打造为“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创新试验田”。包括:打造具备AI技术应用能力、适应“琴澳一体”跨境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供给平台;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AI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打造粤澳(珠澳)职业教育资源高效整合的示范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可复制的“AI+职教”发展经验,形成国际化的智慧产业职业教育高地。
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调整,涉及到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跨部门关系。为了尽快实现以上发展目标,必须优化组织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建议在合作区执委会之下设立专项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在优化合作区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所要处理的各种跨部门重大问题。
作者简介:
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何雪卿会长
何雪卿,女,汉族,1959年6月出生,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会长。
消息来源:澳门法治报
责任编辑:陈龙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