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网络年会”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科技大会上再度举办

 

 

ZYF_3251-opq4074024723

本报讯(记者 林青)10月29日,由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前沿研究院)承办的“2025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网络年会”成功举办。这是前沿研究院连续第五年在金融街论坛金融科技大会上举办国际交流活动,并连续第九年发布《2025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来自中国、德国、瑞士、印度、新加坡等地的专家学者,从全球视角出发,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金融数智化生态建设”展开交流探讨。年会还发布了中国数字金融独角兽报告及2025年国际标准金融应用卓越案例。

ZWB_8241-opq4074260520

会议由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执行理事长、贝克资本董事长张克主持。

周景晓

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党组书记周景晓在致辞中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时代,数智化不仅是金融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力量。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高地,首都侨界科技人才荟萃,金融要素集聚,海外联系广泛,融通中外,“以侨为桥”,必将大有可为。

崔智生

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崔智生表示,全球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西城区将秉承“3C”态度,即Confidence(信心)、Courage(勇气)、Contribution(贡献),与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企业家和学者共探行业前沿趋势,共寻未来发展机遇,在思想的碰撞中凝聚合作共识,在深度的交流中开启全新的可能,打造更加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科技生态。

ZWB_8590-opq4074289227

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发布《2025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报告显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竞争正不断加剧。2025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TOP10依次为北京、旧金山(硅谷)、纽约、伦敦、上海、深圳、杭州、新加坡、香港和巴黎,其中香港总排名较去年上升1位,巴黎首次跻身TOP10,取代悉尼成为欧洲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金融科技产业趋于稳定,而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增加。在此背景下,报告也首次新增对中国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区的研究,首次发布 2025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潜力榜TOP 50,首次绘制全国金融科技产业地图,首次发出倡议成立FinTech Park 20(FTP20)园区联盟,共筑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新生态在众多产业集聚区中,北京金科新区在空间腾退过程中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凭借领先的产业布局和创新能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标杆园区;此外,杭州以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也同样具有示范意义。会上同时倡议成立FinTechPark20(FTP20)园区联盟,为全球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ZWB_8771-opq4074372825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范文仲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科技的跃迁时代,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三大技术的诞生是这个时代的核心特征。同时,他从金融支付、金融融资及金融投资等方面介绍了未来金融发展在数智时代的三个趋势并表示,从AI的直接决策者变成AI的管理者是更快实现数智化转型的关键。

ZYF_3864-opq4074435321

兴业银行首席信息官唐家才分享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他介绍,兴业银行从“网点兴业”向“数字兴业”转型,通过“1+5+N”战略布局移动渠道与场景生态,并强化数据治理与算力底座。在智能化方面,银行推出“人工智能+”行动方案,推动AI在业务流程中的全链路应用,目标到2026年覆盖10%的关键业务链路。

IMG_256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全球金融科技新趋势”主题对话环节,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研究员赵艳香与国际嘉宾围绕AI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展开了讨论。埃塞克高等商学院讲师,LightbulbCapital创始董事长DanielLiebau、瑞士苏黎世Tenity孵化加速器高级顾问MarcLussy、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助理教授SheikhFayazAhmad、新加坡全球金融与技术网络(GFTN)全球商务负责人GabrielLee参与了此次交流讨论,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重塑金融科技格局、未来行业将面临哪些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如何推动跨区域金融科技协同发展。

 

与会嘉宾提出,FinTech正从“Learn转向“Hub”网络,未来应不断深入跨国合作,对于中国FinTech发展,需要关注城市层级差异,例如当前沿海地区及成都、重庆等地金融科技发展迅速。除此以外,中国在生态建设与创新传播上值得“全球南方”学习,对于印度、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其金融科技生态薄弱,会上强调金融普惠需做到成本节约、技术简化且不牺牲效率,由此借鉴“中国速度”。而在金融科技的生态系统中,AI语言大模型深刻改变了金融行业,加速金融机构变革,中国的AI应用也从Deepseek诞生后变化显著。此外,嘉宾们还探讨AI在信用贷评估中从关注支付能力转向了意愿、需保障监管同意与数据透明,以及AI对金融包容性的推动作用等话题。

 

为推进国际标准在金融行业的创新应用试点,总结前沿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的优秀经验做法,促进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前沿研究院自2023年起启动国际标准金融应用卓越案例评选工作。

ZYF_4168-opq4074750112

在“2025年国际标准金融应用卓越案例”发布环节,蚂蚁集团技术战略与执行部副总经理彭晋首先介绍了知识图谱在金融领域的国际标准与实践。他阐述了知识图谱在反欺诈、风控等场景的应用价值,并提出知识与大模型融合是未来方向,可增强AI的精准性与可解释性。

IMG_256共有五个企业申报的案例入选本年度卓越案例,分别是:蚂蚁数科和宁波银行“Agentar知识工程KBase助力金融业务智能化升级”、浙商银行“知识图谱驱动数字金融创新应用”、蚂蚁集团“基于知识图谱的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的用户洞察应用”、泰康保险“基于知识图谱的保险业务安全风控实践”、北京同心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嬴图GraphXAI智慧审计系统”。

IEEE知识工程标准化委员会主席李瑞琪为卓越案例颁发证书。

ZYF_4229-opq4074811668

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副秘书长陈超发布了《中国数字金融独角兽榜单(2025)》。榜单显示,北京是数字金融独角兽的主要聚集地,上榜企业呈现年轻化、高研发投入与多专利特征。50家上榜企业呈现四大特点包括:一是北京企业占比40%,包含了人工智能、绿色金科和综合技术平台等多赛道企业集聚。二是成立时间短、成长潜力大;三是研发费率与营收增速双高;四是业务覆盖广、知识专利丰富,最后榜单还由上榜企业的特点对行业十大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IMG_256

人工智能背景下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发展主题讨论环节,陈超与智安链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李志杰、广州金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仁翔、北京天成通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午光、北京熵简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李渔等上榜企业代表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发展”主题开展交流。

 

与会嘉宾指出,企业要聚焦数据要素的可信流通,通过持续的投入,用创新来夯实金融和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未来,数据要素将进一步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响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同时也是企业产业升级需要的背景。而当前的AI技术对于资产和财富管理行业能够实现显著的底层驱动提升,将AI与区块链技术进行融合,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并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是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所在。此外,会议上还讨论关于中国在数据治理、可信数据空间领域的发展,数据对金融企业赋能及代表企业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深度融合方面与AIAgent的应用在资管行业的经验。

YPM03978-opq4075041907

会议最后,贲圣林院长总结发言指出,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多元,涵盖多维度重要信息。他以多个字母关键词总结了本次年会的多元视角,强调生态构建需产学研协同与国际合作。​

 

5个“C”--根据崔智生副区长提及以字母提炼核心观点的思路,一是从国家(Country)到企业(Corporation)到城市及产业聚集区(Cluster)的多层级体系,这是支撑发展的基础维度;二是崔智生副区长提出的信心(Confidence)、勇气(Courage)与贡献(Contribution);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补充两个核心“C”——一是连接(Connectivity),需推动产学研创一体化发展,实现国际与国内资源的高效对接;二是协同(Coordination),这一要素对整体发展格局的构建至关重要。​

 

3个“I”--根据范文仲院长提出的几个“I”维度,其中创新(Innovate)、国际化(International)与制度建设(Institution),均为生态体系构建的核心环节。他同时指出,本次活动现场汇聚了智库、高校、企业、行业协会、产业领域及政府部门等多方力量,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良好生态格局,为后续合作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7个“S”--贲圣林进一步围绕“S”维度展开分享,以此检验现场参与者对活动内容的关注程度。他提到,范文仲院长提出三个“S”发展阶段:从生存(Survival)到迈向更强大(Stronger),再到实现更智慧(Smart);同时,院长还提及稳定币(Stable coin)是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切入点。针对这一观点,唐家才首席信息官作出回应,他同样关注行业的生存竞争、金融行业转型及智慧化(Smart)发展方向,且特别强调安全(Security)的核心地位,明确指出“缺乏安全保障的创新难以持续”。此外,四位嘉宾还共同提到另外两个“S”维度:一是数据协同(Synergy),这是人工智能(AI)发展的关键支撑,若缺乏有效数据协同,AI应用将面临诸多阻碍;二是规模化应用(Scale),中国在规模层面的优势是推动发展的重要依托,这一优势是新加坡等规模较小的地区难以比拟的。​

 

3个“M”--贲圣林表示,本次金融街论坛的所有参与者均聚焦人工智能(AI)议题,这一现象让他深有感触。他回忆道,早在2015年,其团队便在浙江大学创建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如今该研究院已更名为金融科技研究院,但英文名称AIF(AcademyofInternetFinance)始终保持不变。他常提及,AIF的内涵实则可解读为“AI+Finance(金融)”;而本次活动举办方前沿研究院,其英文名称为“Beijing First”,因此当下更能直观感受到“AI+前沿”所蕴含的强劲发展活力。在人与AI的共存模式探讨上,贲圣林认为范文仲院长提出的三个“M”维度极具见地:第一是监督审核AI(Monetary),确保AI发展合规有序;第二是掌控AI主导权(Master),明确人类应处于主导地位,推动AI为人类发展服务,而非让人类受AI支配;第三是管理AI智能体(Managing AI Agent)。他进一步畅想,未来或许能实现如古代名士“门客三千”般的场景,拥有三千个AI智能体作为“数字门客”,并通过高效管理让其充分发挥价值。​

 

4+4个“T”--最后,贲圣林院长在去年年会上曾提出“4T”理念,即技术(Technology)、转型(Transformation)、信任(Trust)与人才(Talent)。在此基础上,他补充了四个关键“T”维度:其一为透明度(Transparency),强调充分的信息披露与透明化运作,是赢得社会公众与客户信任的核心前提;其二为对话(Talking),恰逢APEC会议在韩国举行,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的会谈充分体现了对话的重要性,无论是推进合作还是协商关税问题,对话都是解决分歧、达成共识的有效途径;其三为时间(Time),“要做时间的朋友,坚持长期主义”,例如团队已持续九年编制相关报告,未来仍将继续推进这一工作。他强调,这种长期主义理念,对科创金融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乃至中国的崛起与“全球南方”的繁荣,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其四为感谢(ThankYou),他向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嘉宾与观众表达诚挚谢意,并期待在明年的活动中与大家再次相聚。

 

“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网络年会”由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主办,活动还得到了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金融专业委员会、浙江省金融科技与大数据分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的支持。

 

 

 

创建时间:2025-11-01 19:32
热点文章
浏览量:5290
首页    国内财经    “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网络年会”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科技大会上再度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