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以来,按照促进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化的战略定位,重点发展“四新”产业。截至2024年11月底,合作区四新产业企业31506家,产业整体格局初步定型,并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从今年起,合作区将进入总体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二阶段,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29年,特色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四新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65%。为了高质量实现这个目标,今年必须尽早谋划,精准施策,务实推进,为第二阶段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就此,我们建议合作区注重抓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突出重点,聚力攻坚,力求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
合作区四新产业发展的内容涵盖面较广,如果面面俱到,均衡用力,遍地开花,就容易分散有限的精力和资源,难以尽快形成局部优势和规模效应。合作区近期提出,要找准有利于促进澳门产业适度多元的主攻方向和重大项目,明确五年的主攻方向,形成项目清单,扎扎实实发展产业。对此我们非常赞同。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1、尽快锁定目标。在全面审视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去粗取精,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尽快确定具有局部优势并有广阔前景的产业分支或者产业项目,将其列入重点突破的项目清单。2、精心制定规划方案。根据清单,精心做好短期和中期的专项规划并细化实施方案,制定发展时间表,争取能在五年时间内分阶段有序推进3至5个标志性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并初步开花结果。3、集中配置资源,合力攻坚克难。对列入清单的重点项目要给予足够的政策倾斜,集中配置各类资源,注重综合协调,多方联手,形成合力,聚精会神,攻坚克难,务求早日取得实质性的重大如破。4、加强引导协调。设立专门负责促进四新产业重点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统筹协调机构,配备精干力量组成专项工作班子,加强对项目的跟进引导,统筹政策协调,优化政策服务,使有关政策能够切实落地,提升效率。
二、将打造特色产业链提到应有的战略位置。
合作区的成立为促进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化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但横琴全域面积只有106.46平方公里,按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至 2035年划定城镇开发边界45.59平方公里。除去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用地后,实际可供产业发展的土地空间依然有限。从人口规划看,到2029年合作区常住人口为15万人(其中澳门居民6万人)。这在客观上就决定了合作区依然属于微型经济体,难以实现大而全的完整产业闭环。合作区发展四新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尽快形成规模效应,还需要依托自身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特有的区位优势,借力区域合作,扬长避短,精心布局,努力打造特色产业链,实现优势互补。当前,应将这项工作提到应有的战略位置。
从战略定位看,合作区发展四新产业是为了促进并服务于澳门的产业适度多元化目标。从区位优势看,合作区毗连珠海、背靠广东,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节点,具有广阔的战略纵深。产业链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发力,一个是琴澳一体化,紧扣“澳门+横琴”做文章,推动两地产业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另一个是粤澳深度合作,在琴澳联动的基础上,将产业链条有序辐射到珠海以及其他邻近区域,并进一步延伸到海外,参与国际循环。合作区本身应当透过琴澳一体化,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或者头部经济,占据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形成头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生产基地”的模式辐射周边区域,由此形成“头部经济,辐射周边,延伸海外”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协同发展。
当前,合作区正在配合澳门,大力推进“澳门注册+横琴生产”的产业发展模式,并出台了《“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澳门设计”标志管理办法》。这个思路对于四新产业的产业链建设具有很好的启示和促进意义。建议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丰富“澳门注册+横琴生产”的内涵和外延,例如“横琴生产”是否可以尝试实行“横琴总装,外地生产”的方式,将生产链条进一步延伸到邻近地区,从而弥补合作区生产空间和人力资源依然有限的不足。
突破地域局限发展产业链,要求进一步拓展视野,创新体制机制,并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四新产业做好前瞻布局。合作区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要将构建产业链的工作一并考虑在内,要充分考虑到跨区产业链的形成和运行所要面对的不同体制机制障碍,通过体制机制的衔接或者创新,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要加强与邻近区域相关规划的协调合作,优势互补,构建区域利益共同体。
作者简介:
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何雪卿会长
何雪卿,女,汉族,1959年6月出生,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会长。
消息来源:澳门法治报
责任编辑:陈龙狮
美“关税讹诈”严重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钟声)
2025-04-11
“订婚强奸案”被告母亲请求追责12名办案人员
2025-04-04
相信中国 相信明天
澳赣深化多领域合作 共谱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 ——行政长官岑浩辉与江西省省长叶建春举行会晤
光彩上合就业平台:构建灵活就业新生态,助力残疾人精准就业
铁血峥嵘抒壮志 赣鄱儿女咏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