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霞:草原之夜风情园
编者按:一群中国画家到新疆写生,返程时我才知道。我告诉作者,应该到乌市的野马集团参观一下。
因为野马集团的董事长陈志峰是一个性情中人,他酷爱汗血宝马、赛车、摄影,在他的生态园里将新疆的特色(胡杨林、硅化木、陨石、蒙古包、汗血宝马和数个超级画展)等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新疆风貌。
于是,鲁霞在返回天津前深夜到了乌市,因为写生太累,野马集团别墅太舒服了,一觉睡到下午,匆匆观看了生态园就离开新疆的首府,待下次再去时将带上她的作品给陈志峰董事长收藏,感谢他的盛情款待!
今天,终于在党的生日这一天完成了第一篇写生作品的图文,特此分享给广大观众。
鲁霞:草原之夜风情园
位于新疆伊犁河谷的可克达拉农场旧址,哈萨克语意为“绿色原野”,曾是屯垦戍边的重要基地。如今,这里已不再有当年繁忙的农作景象,但那片曾经孕育希望与奋斗的土地,依旧在夜色中静静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而在不远处的阿力麻里古城南门遗址,厚重的历史痕迹仍清晰可见。这座曾是西域重镇的古城,曾在丝绸之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叠加了成吉思汗西征的历史印记,园内设有西征展览馆,详细记录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征程。
冰晶油画作品《草原之夜地窝子》
冰晶,江苏南京,高级工程师,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从高性能运算系统管理部门主任职退休。2002年参加并通过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律师资格证,曾帮助家人及朋友在医疗事故、人身伤害及劳资纠纷中提供法律帮助,后因规定不能兼职放弃法律工作。退居二线时开始学习素描,后学习油画至今。写生中国会员。
张广洋油画作品《草原之夜》
当夜色完全笼罩大地,草原的静谧被一阵悠扬的旋律打破——《草原之夜》如水般流淌在空气中。这首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经典歌曲,以深情的旋律和质朴的歌词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它不仅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据不完全统计,《草原之夜》已在五十多个国家传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站在夜色下的可克达拉草原,耳畔回荡着这首歌的旋律,仿佛能看见昔日的牧人策马奔腾,听见驼铃在古道上悠悠回响。草原之夜,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洗礼。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力与生命的渺小,也让人思索人类文明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繁衍、传承。
张广洋油画作品《草原之夜》
这片草原见证了无数王朝的更迭,也目睹了民族的交融与发展。从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欧亚,到今日多民族共居共荣的新疆,草原之夜承载了太多历史的记忆。它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符号,象征着自由、坚韧与包容。
当星光洒满苍穹,草原在月光下披上一层银纱。此刻,时间仿佛凝固,万物归于沉寂。唯有风声与心跳同频共振,诉说着属于这片土地最真实的声音。在这里,每一个夜晚都是一场灵魂的对话,每一次仰望星空都是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探寻。
于得水伊犁写生油画作品《草原之夜》
于得水伊犁写生油画作品
于得水伊犁写生油画作品
于得水伊犁写生油画作品
于得水伊犁写生油画作品
草原之夜,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历史的回响。它让我们铭记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正如那首歌所唱:“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在这片绿色原野之上,歌声永不落幕,记忆永远鲜活。
《草原之夜》的创作源于195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真实故事。这首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经典作品诞生于纪录片《绿色的原野》拍摄过程中,由导演张加毅和作曲家田歌在新疆可克达拉草原的军垦营地共同创作完成,既表达了军垦战士对边疆建设的奉献精神,也融入了对美好生活的柔情向往。
张广洋油画作品
张广洋, 男,高级讲师 ,(副高职称)高级室内装饰设计师 ,广东开明画院成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山市开明画院秘书长,中山市工艺美术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市美协会员、油画艺术委员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第十五师集体转业,在新疆伊犁河谷建立可克达拉农场。这片“绿色的原野”实为荒原,战士们面临沙尘与严寒的挑战,但依然保持着建设边疆的热情和诗意的生活态度。
1959年,纪录片《绿色的原野》导演张加毅和作曲家田歌在营地散步时,偶遇战士们围篝火弹唱。维吾尔族小伙的歌声与草原夜色触发了创作灵感,张加毅用烟盒写下歌词:“美丽的夜色多沉静……”田歌随即谱曲,当晚试唱即获战士们共鸣。
董瑞丰国画作品《草原之夜》
1958年由导演张加毅(词)与作曲家田歌在此创作,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著名东方小夜曲”,成为风情园的核心文化符号。
园内设有草原之夜纪念馆、歌词作者骨灰安放地,并举办过国家级音乐活动(如2005年张加毅纪念演唱会)《草原之夜》表达了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悠扬的旋律如同清泉般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让人在宁静的夜晚感受到无限的温暖和希望。这首歌不仅融合了民族情、人情、乡情、友情等多种感情,更以其深情的旋律和歌词,让人感受到无限深情。
《草原之夜》象征着军垦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这些战士们以青春和热血,屯垦戍边,保卫边疆,为祖国的繁荣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他们的精神,就像这首歌一样,永远回荡在我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首歌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亚太地区音乐教材,并被誉为“东方的小夜曲”,后来正式命名为“世界著名东方小夜曲”。它不仅是一段音乐的经典,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无数军垦战士的艰辛与奉献精神。用文化精神抒写时代精神,是我此次写生的核心追求。每一笔勾勒,不只是对自然的模仿,更是对时代脉搏的回应。通过描绘新疆的山川河流,山石肌理、林木层次与人文风情,我试图展现一种延续千年的文化精神:包容、坚韧、和谐共生。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新疆之行,是一次艺术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只有去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深入历史、扎根生活,才能真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以画笔记录山河之美,以文化之心创作。
消息来源:澳门法治报
责任编辑:陈龙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