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莲在《 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再版)新书首发仪式上的主旨讲话
弘扬红岩精神砥砺前行
编者按:今天是难忘的“七·七事变”的第88周年纪念日,昨天童丹宁大哥领导的“四会”邀请本报记者、世界导报、今日头条和中红网、中旗网等媒体一起,参加《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再版新书首发式。
当天傍晚,本报记者不吃不喝,终于在晚上10点赶出新闻初稿,经过主办方有关领导审核通过、正式发布。不到10小时,其浏览量达30多万,极大地弘扬宣传了会议精神。
按照在两会宣传报道养成宣传习惯,从今天起将收集到的八位领导、嘉宾的讲话实录,分期分批的刊登,共同弘扬抗战精神。
目前,本记者已经收到本书特约编辑吴素莲女士的【《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再版背后的故事】电子版,特此以特稿方式刊发。
请其他七位领导嘉宾将原始文稿,以word文档方式发来,本报将继续刊登,请广大中外读者关注本报的后续报道。谢谢大家共同弘扬抗战精神!
澳门法治报编辑陈龙狮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参加西花厅联谊会、中国红岩儿女联谊会、周恩来精神研究会、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后代联谊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以及《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再版新书首发式。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及重庆谈判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一书,承载着历史的温度与深度,再次与我们重逢。它不仅仅是一部书稿,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的鲜活见证,是革命先辈以热血与智慧铸就的丰碑,是红岩精神代代相传的生动载体。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共同构筑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于重庆正式成立。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山城,南方局、《新华日报》及情报交通战线的同志们隐姓埋名、舍生忘死,与敌人斗智斗勇,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生于斯、长于斯的红岩村孩子们,与父母一同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他们亲历并见证了父辈们在复杂险恶环境中不畏牺牲、披荆斩棘、创造辉煌的壮丽篇章,这份独特经历弥足珍贵。他们在战火中成长,又在新中国各条战线上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成为历史的“活档案”。如今,他们已是耄耋之年,部分作者如,熊畅苏、梁华银、汤澄东等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在有生之年,以文字记录下亲历亲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此,我谨向他们致以最深深的敬意。
本书不仅是一部珍贵的文献史料,更是一部传递温暖与力量的佳作。其详实的叙述与人物刻画,对研究党史具有重要价值,为后人了解那段峥嵘岁月提供了珍贵素材,同时,也告慰了英烈们:历史从未忘记他们,英名永垂不朽!
我曾踏访周总理故乡淮安,参与《在周恩来身边四十年》首发;也曾跟随西花厅联谊会赴日,追寻总理为国奔走的足迹。每一步,都让我深切感受到总理精神的伟大与永恒。
《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一书正是由这些特殊亲历者倾心撰写。他们以质朴的文字,记录下周总理工作生活的点滴,生动诠释了红岩精神的真谛——“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璀璨瑰宝。
2012年1月本书首版即广受欢迎,3000册图书迅速售罄,甚至出现盗版。2013年3月又加印3000册图书亦告售罄。为回应读者热切期待,主编童丹宁老师决定再版,并将此重任托付于我(我当时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返聘的高级策划编辑)。自2018年起,我们着手筹备。为求内容更臻完善,我提议借此次再版之机增补珍贵文章。童丹宁主编采纳了我的建议,坦言工作量巨大,我承诺会给予作者充分的时间。未曾想,这一过程竟跨越漫长的七年,历经四家出版社,成为我编辑生涯中耗时最长的项目。
2019年,正式进入编校排版阶段。我们对前一版中部分内容进行了必要调整。首版25篇文章因作者退出减至24篇,同时增补8篇极具史料价值的文章,如郭北阳《“月正圆”爸爸妈妈留下的故事》(讲述毛主席重庆谈判所戴帽子)、袁明《出淤泥而不染“红色资本家”》(详述华润集团创立)、华景杭《父亲华岗的传奇人生》(记录其父翻译《共产党宣言》历程)、张杭美《<红岩春秋>:一个红岩人的无悔人生》(再现其父母组成地下党“家庭掩护站”事迹)等。有多位作者在后续送审、推广中亦付出诸多努力。最终,再版后共收录正文32篇文章,附录3篇文章,作者达42位。
该书原定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再版,后因机构调整,北京分社撤销,未出版的书稿由编辑自行处理。此后,我多方联系出版社,皆因送审流程复杂而受阻。后来我入职人文在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公司领导大力支持下,终获光明日报出版社接纳。随后,我与光明日出版社编辑共同对书稿进行细致打磨后,便开启了艰辛的送审之路。
2021年9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完成该书申报材料并上报集团后,送中宣部审核。然而好事多磨,同年11月,因申报材料不全被退回修改,出版社完善材料后再次提交。历经三年等待,书稿终于在2024年下半年获批。根据审稿意见,我们再次精心修改。因送审周期漫长,部分作者信息(如父母的年龄)需更新核对,也有作者希望补充完善父母简介。我与每位作者逐一核实细节,确保内容准确无误。
为了做成精品书,呈现最佳的视觉效果,我们设计了多个封面方案。最终,选择了以红色基调为主,搭配宋平题写书名的封面,既彰显了红色文化的底蕴,又传承了历史的记忆。
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暨重庆谈判80周年之际,本书再版意义深远。它是对抗战英烈及所有贡献者的深切缅怀,以此献给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解放事业奋斗的仁人志士。它铭记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艰苦卓绝,宣示了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让不屈抗争的历史,化为民族集体记忆,成为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尤为特别的是,主编童丹宁先生出生于红岩,新中国成立后就读于育英学校。今日在此举办活动,更显意义非凡。育英学校不仅培育革命后代,更以教书育人为本,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栋梁之材。
本书再版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实属不易。恳请在座各位作者、朋友们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其发行传播,让更多人得以阅读此书,了解那段光辉历史,使红岩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谢谢大家!
特约编辑吴素莲
二零二五年七月六日
于北京育英学校
附件:42位作者名单,请铭记这些革命后代,他们为后人们提供的精神食粮,谢谢!
袁 明、彭晓吉、何立群、龙剑辉、龙海岩、钱幼康、郭西延、王东哈、王南庆、王北延、童丹宁、成 宇、杨 波、申晓陵、申丹妮、申晓平、申丹红、熊畅苏、林 力、石晓华、乔松都、杨小万、华山立、李小萍、徐浩渊、郝锦绮、龙苏菲、赖庆来、杨延林、孙 岩、梁华银、陈庆立、郭北阳、刘海平、郑为群、华景杭、袁 明、胡小梅、张抗美、张德碧、管 平、汤澄东。
消息来源:澳门法治报
责任编辑:陈龙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