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坛变局与中企资产危机的国际观察

 

 

文:澳门法治报国际观察组(周新政 芦葆霖 张海星 许晓宇 天乐  田荣哲  )


一、荷兰大选结果与斯霍夫政府的政治败局

2025年10月29日,荷兰大选以极右翼政党惨败告终,六六民主党(D66)与自由党(PVV)各获26席,但D66凭借阿姆斯特丹1.5万票的微弱优势成为第一大党。看守首相斯霍夫领导的联合政府早在6月因内讧垮台,其9月越权接管中企安世半导体的行为,被普遍视为选举前的政治豪赌。宪法明确规定看守政府不得做出重大决策,斯霍夫却以《商品供应法》为工具,强行没收中资控制权,最终遭选民抛弃。

二、掠夺中企资产的争议与法律困境

斯霍夫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接管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但这一行动存在三大争议:

法律越权‌:荷兰宪法规定看守政府仅能维持日常运作,而安世半导体年营收达147亿元,其接管属于重大资产处置;
政治动机‌:民调显示自民党支持率低迷,试图通过"反华牌"拉拢美国支持,甚至被曝受美方施压;
经济后果‌:安世半导体占全球车规级功率芯片70%份额,其中国工厂的出口管制导致大众、宝马等车企面临停产风险。
三、中方的精准反制与全球供应链震荡

中国采取多维度反击:

出口管制‌:禁止安世中国基地出口汽车功率半导体等核心产品,直击欧洲汽车业命脉;
稀土管制‌:对含中国稀土成分的光刻机实施出口许可制度,影响ASML等荷兰企业;
法律诉讼‌:计划通过WTO和欧盟法律程序揭露荷兰滥用《商品供应法》的歧视性操作。
四、中美贸易协议与地缘政治变数

11月10日即将签署的中美协议包含关键条款:

美方下调对华加征关税10%,延长部分豁免至2026年;
中方承诺三年内每年采购2500万吨美国农产品,并暂停稀土出口管制。
这一协议间接削弱了荷兰"对华强硬"的战略价值,斯霍夫政府试图通过配合美国遏制中企换取政治支持的算盘落空。
五、欧洲汽车业的危机与白宫转向

全球汽车供应链因安世半导体被接管陷入混乱:

德国车企每辆需装配500枚安世芯片,其中国工厂断供导致生产线停摆;
白宫11月2日宣布允许中国封装工厂恢复发货,暴露荷兰行动引发的供应链危机已超出可控范围。
六、事件启示与未来展望
政治短视的代价‌:斯霍夫政府为选举利益牺牲国家信誉,最终导致经济与外交双重失败;
全球供应链脆弱性‌:单一芯片企业的动荡竟能瘫痪跨国汽车产业,凸显产业链重构的紧迫性;
中欧关系新挑战‌:荷兰开"合法掠夺"中企先例,可能引发欧盟其他国家的效仿风险。

新任荷兰政府将面临三重考验:如何合法化前任的越权决策、修复与中国经贸关系、缓解欧洲盟友的供应链压力。这场由政治私利引发的国际危机,最终需要以多边协商收场,而其教训必将写入全球半导体地缘博弈的经典案例。

 

 

澳门法治报国际观察组(周新政 芦葆霖 张海星 许晓宇 天乐  田荣哲  )供稿

 

責任編輯 鈞承

審核  許曉宇

 

 

 

创建时间:2025-11-04 23:14
热点文章
浏览量:290
首页    时事评论    荷兰政坛变局与中企资产危机的国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