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法治报》专题:虚拟图书馆深化基本法教育 书展再现“一国两制”法治基因

 

 

本报讯(记者 许晓宇 2025330日,澳门基金会旗下「澳门虚拟图书馆」推出全新升级的「繁荣基石──澳门基本法的内涵、价值与实践」专题网上书展,以逾百部著作、千篇论文及珍稀历史档案,全景式展现《澳门基本法》从诞生到实践的法治历程。自1999年平台创立以来,累计浏览量突破140万次,成为全球学者及市民研习澳门宪制精神的数字灯塔。

 

 

 书展架构:四维解构基本法生命史  

本次书展延续2024年「纪念基本法颁布30周年」的策展框架,进一步深化为四大板块:  

1. 「追本溯源」:收录中葡谈判原始文件、回归仪式影像及起草委员口述实录,重现1988-1993年基本法起草的历史转折。  

2. 「说文解‘意’」:汇集法学界对「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等核心条文的权威解读,梳理中央与特区权责边界的法理逻辑。  

3. 「集思广益」:整合近十年「基本法颁布周年学术研讨会」成果,聚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国家安全法等新时代实践议题。  

4. 「百家争鸣」:开放全球学者投稿专区,收录美、葡学者对澳门「一国两制」模式的比较研究,凸显国际学界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书展新增「起草委员谈《澳门基本法》」延伸阅读区,首度公开前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成俊的未刊访谈手稿,揭示当年「文化保留条款」的博弈细节。澳门大学法学院教授骆伟建评价:「这些史料填补了基本法制订过程的微观叙事空白。」

 

 

技术赋能:虚拟图书馆的法治传播革命  

2022年系统升级后,澳门虚拟图书馆构建「书刊文库」「学者专区」「专题特展」三大支柱。本次书展首度引入「智能法条关联」功能:读者点击基本法任意条文,系统自动链接相关司法案例、政府白皮书及学术争鸣,例如第23条立法可关联2024年国家安全法修订的专家解读。  

 

平台现藏书刊2500种,涵盖中、葡、英三语,包括1950年代葡文版《澳门宪章》孤本扫描件,以及2024年最新出版的《基本法与大湾区规则衔接》论文集。澳门基金会主席吴志良指出:「我们正将‘澳门学’从地域性知识转化为全球治理的参考模板。」  

 

 

 从纸本到云端:全民普法模式的迭代  

此次书展是澳门基本法颁布32周年系列活动的数字化延伸。对照线下活动如「与法同行」普法嘉年华(逾1.7万市民参与),虚拟平台突破时空限制,吸引巴西、葡萄牙等葡语国家学者注册,单日最高跨国访问量达2.3万次。  

 

法务局局长梁颖妍强调:「法治教育需与时俱进。从1993年街头派发单张,到今日AI驱动的交互阅读,我们始终紧扣‘一国两制’的澳门实践讲好法律故事。」 数据显示,2024年澳门市民对基本法核心条款的认知率达92%,较回归初期提升逾40%。  

 

 

结语:法治澳门的数字化叙事  

当读者点击虚拟图书馆中的《基本法》电子扉页,跳转出的不仅是条文,更是一部澳门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动态史。正如书展导言所述:「这部4145条的法律,承载着小城与大国的共生智慧。」即日起,公众可登录https://www.macaudata.mo/,透过这场「没有墙的法治博览会」,见证「一国两制」的历久弥新。  

 

责任编辑 吴永豪  卢前锋

 

创建时间:2025-03-30 21:29
近期文章
浏览量 33160
首页    澳门要闻    澳门法治    《澳门法治报》专题:虚拟图书馆深化基本法教育 书展再现“一国两制”法治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