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澳门中学生历史知识竞赛圆满落幕 湾区共融激荡青春智慧
本报讯(记者 许晓宇 刘良燕):第六届“澳门中学生历史知识竞赛”决赛今日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收官,吸引本澳40所学校的166支队伍、近650名学生参与,参赛学校数量刷新历届纪录。中央人民政府驻澳联络办公室教育与青年工作部处长程启银、澳门基金会主席吴志良等逾20位政商学界嘉宾出席颁奖典礼,珠澳联动效应进一步凸显。
湾区主题点燃文化薪火
本届竞赛以“湾区共融,传承历史”为核心,突破传统题型框架,设置影音题、文物题等创新环节,覆盖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脉络等内容。镜平学校(中学部)与圣公会(澳门)蔡高中学分获高、初中组冠军,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包揽初中组亚季军,展现强劲历史素养积淀。
跨界融合深化教育内涵
智库发声:澳门基金会吴志良主席强调,赛事不仅是知识竞技场,更是“培养青少年文化基因的孵化器”,期待新生代以历史智慧赋能大湾区建设;
侨乡联动:江门市博物馆高东辉馆长现场展示侨批文物复刻品,推动五邑华侨文化与澳门世遗文化深度对话;
数字赋能:同步启动的“历史知识大比拼”线上问答游戏,依托“澳门记忆”文史网发放逾万份数字奖品,实现历史教育与市民生活的无缝衔接。
法治视角下的文化传承
澳门历史教育学会会长林发钦指出,赛事设计摒弃题库模式,注重培养“批判性历史思维”,这与澳门正在修订的《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中“强化国家认同教育”的改革方向高度契合。值得关注的是,本届竞赛首次引入粤港澳三地博物馆共建题库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落地提供了教育实践样本。
市民可于6月16日前登录“澳门记忆”文史网参与有奖问答,优胜者可获限量版古地图澳门通卡套。此项活动与珠澳爱国主义知识竞赛形成年度双轨机制,共同构筑湾区青少年历史文化认知体系。

免责申明:部分文章与素材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之,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