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 共和国的今天
牢记历史 缅怀和感恩那一代崇尚奉献的英雄们
今天 是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诞辰纪念日
寻淮洲(1912年8月29日-1934年12月15日),1912年8月29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
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后随部队上井冈山;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班长、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军长、红7军团军团长。
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策应毛泽东指挥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1933年10月19日,以坑道作业,攻克宁化县泉上土堡,全歼土堡守敌。12月,寻淮洲赴任红7军团军团长。7月初,红7军团奉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对内仍称红7军团),仍任军团长,并兼抗日先遣队总指挥。
1934年11月初在德兴重溪同红军第10军会合(行军路线即日期详见为英雄而行 118)。4日,成立红10军团,任19师师长。12月14日,红10军团在谭家桥地区设伏,但阵地很快即被敌组织的优势兵力所冲垮,军团固守的制高点乌泥关也被敌夺去。寻淮洲亲自指挥,率部猛攻,将制高点夺回,但小腹负伤,流血不止,被抬往茂林医院医治。由于伤势过重,15日不幸牺牲(埋身奎山,详见为英雄而行 77(下)),年仅22岁。
陈毅得知寻淮洲牺牲后激动地说:“青山有幸埋忠骨。寻淮洲同志是红军青年将校,以游击战斗著称,毕生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英勇奋斗,光荣牺牲。我们要完成其遗志,以东线胜利,驱逐日军,回答先烈,庶几无愧……”。
今天 是开国少将耿锡祥将军逝世纪念日
耿锡祥(1909年—1990年8月29日),红安县杏花乡耿家西湾村人。
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黄安赤工军游击队队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电台股长、红军总司令部电台台长、军委三局二科副科长兼电器材料厂厂长、科长、干部训练队队长、新华总社电务处处长、南京军区通信兵部主任、国防工业委员会电子工业组组长兼三机部电子工业局副局长。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原第四机械工业部政治部主任。
1990年8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今天 是开国少将江勇为将军逝世纪念日
江勇为(1913年—2008年8月29日),江西省莲花县人。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红军。历任连支部书记、红六军团总务处处长、八路军120师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南下支队大队副政治委员、中原军区团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处处长、海军青岛基地政治部副主任、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科研部政治委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副政治委员、中央监委驻第六机械工业部监察组组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原福州军区二一四指挥部(查无结果)副政治委员。
2008年8月2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今天 是开国少将张蕴玉将军逝世纪念日
张蕴钰(1917年1月14日—2008年8月29日),河北省赞皇县西阳泽镇武昌村人。
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平汉游击队副队长、团参谋、参谋长、大队长、晋冀豫军区副团长、石门市办事处任主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小组长、太行军分区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旅参谋长、军副参谋长、军参谋长、志愿军军参谋长、志愿军兵团任副参谋长、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兼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司令部参谋长。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2008年8月29日,因患呼吸道感染,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今天 是首次“国共合作”发起纪念日
1922年8月29日至30日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全体会议。马林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建议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起初,与会的中央执行委员不赞成马林的建议。经过马林的解释和说服,并经过充分讨论,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由共产党少数负责人先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政策由党外合作到党内合作的转折点。西湖会议后不久,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等首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是党内大多数人对于这种做法仍有疑虑。直到一年以后,西湖会议的决定才得到贯彻执行。
今天 是《在农村中普遍展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发出纪念日
1958年8月29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今冬明春在农村中普遍展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指示》错误地提出:“在这个运动中,要充分发扬‘拔白旗、插红旗'、插红旗’的共产主义风格“,“应该把一切‘白旗’以至‘灰旗’统统拔掉,把红旗普遍插起来”,彻底批判“部分富裕农民残存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大破右倾保守思想,使“观潮派”和“秋后算账派”在思想上彻底破产,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更加深入人心。
今天 是《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决议》通过纪念日
1958年8月29日,北戴河会议正式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将“人民公社好”确立为全国性口号。随后,《人民日报》对毛泽东视察讲话进行了广泛报道,推动口号迅速传播。至1958年10月底,全国共建立人民公社2.6万多个,入社农户占比达99%以上。
消息来源:澳门法治报
责任编辑:陈龙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