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伟绩铸丰碑,精神励后人

陈勇:在纪念张铚秀同志110周年大会上的主旨讲话

 

1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首任会长、开国将军张铚秀110华诞纪念大会logo(罗亚滨摄)

编者按:2025年是张铚秀将军的110诞辰纪念日,由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主办、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承办的“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首任会长、开国将军张铚秀同志110华诞纪念大会在北京汇贤府宴会厅隆重举行。因为本人参加陕北名将、开国将军王兆相伉俪革命文物“回归故里”的宣传报道,遗憾地错过了这次难得机会!

但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的领导非常看中本报在红色文化宣传报道形成的风格,希望我帮助七师宣传报道次壮举。于是,终于在中共二十大四中全会闭幕式的当天,终于刊登了该纪念大会的新闻报道,不到24小时,浏览量达50多万人次,极大的宣传报道了张铚秀老将军的丰功伟绩。

微信图片_20251022175148_75_3476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首任会长、开国将军张铚秀110华诞合影1(郭海鹏摄)

微信图片_20251022175139_74_3476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首任会长、开国将军张铚秀110华诞合影2(郭海鹏摄)

微信图片_20251022175155_76_3476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首任会长、开国将军张铚秀110华诞合影3(郭海鹏摄)

来自张铚秀老将军的江西永新老家的领导,张铚秀老将军曾经征战过的江苏和安徽区域的代表们、北京新四军的后人们,以及原68军多名干部和张铚秀老将军的亲人们,欢聚一堂共同纪念他们的亲人张铚秀老前辈,约200余人出席了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首任会长、开国将军张铚秀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澳门法治报、中国民生新闻网、中红网、中旗网、新红网等媒体应邀参加了宣传、报道。

2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首任会长、开国将军张铚秀110华诞会场瞬间(罗亚滨摄)

在纪念大会领导、嘉宾致辞环节,有八位重量级的领导、嘉宾分别从自身的角度缅怀了张铚秀老将军的丰功伟绩:(一)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开国大将张云逸长孙张晓龙(二)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副会长陈勇(三)江西省永新县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周家龙(四)江苏省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周再兴(五)安徽省无为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丁以龙(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研究员穆俊杰(七)新四军第二代代表、黄火星之女黄力飞(八)张铚秀将军长子张政民分别致辞。

8

陈勇副会长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首任会长、开国将军张铚秀110华诞上发表主旨讲话的瞬间(罗亚滨摄)

今天,本报将刊登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副会长陈勇在纪念大会上的主旨发言,特此刊登如下,请广大读者继续关注本报的后续报道,共同弘扬伟大的铁军精神!

 

附件: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伟绩铸丰碑,精神励后人》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于1997年10月8日正式成立。秀将军担任了研究会首任会长,兼任七师分会会长。

张老是开国将军,身经百战、战功赫赫,曽任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大军区司令员、省委书记。然而年过八旬时,他老人家亲自谋划、亲自组建、亲自领导了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体现出革命老前辈勇于担当、坚定不移地为继承发扬“铁军”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尽心尽力的赤诚之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缅怀张老、学习张老可以让我们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汲取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

一、信仰入心,初心如磐,革命到底

张老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开始干各种零活。他哥哥的影响下,逐渐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参加了儿童团,1930年6月,他15岁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参加了游击队,并成为一名具有崇高革命信仰和革命事业必胜信念的红军战士共产党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张老退出了领导岗位,但他仍关心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关心革命传统宣传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作为一名新四军老战士,尽管年已83岁了,本该颐养天年,尽享儿女绕膝、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但张老却主动请缨,挑起了研究会会长这副重担。凡有重大会议,他都亲临现场,遇有重要事情,他都亲力亲为,从不推诿退缩。研究会在张老的领导下取得了丰硕硕果。曾组织开展了多次纪念会、研讨会,先后出版了《铁流》文集、回忆录及学术论文,为军事研究、宣扬铁军精神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还组织新四军老战士重返战地、回顾历史、缅怀先烈,为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地和老区各项建设筹措资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和财富。为研究会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战功卓著

张老身经百战,打过许多大仗、恶仗,是我军从事作战指挥时间最长的将领之一。他在土地革命时期,参加过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多次负伤,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战斗抗日战争中,担任过团、旅领导,在面对生与死血与火考验的皖南事变中,他率部胜利突围在解放战争中担任师级指挥员淮海战役中所率部队曾因战功显赫荣记一等功渡江战役中率先突破长江防线;抗美援朝中,他和军长、政委共同指挥部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自由独立二级勋章和国旗二级勋章。和平时期,张老又临危受命,两次指挥云南边境作战,他统筹全局,帷幄决断,每战必胜,打出了国威军威。1985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云南边防,欣然为昆明军区题词:“国威军威看西南”。

张老身经百战、战功累累,但没有以常胜将军和功臣自居,他谦虚谨慎,认真总结作战经验教训,并推广到各部队。他经常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研究具体战法,并以泰山于前而不惊的大将风度从容应战,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

张老听党指挥,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在职务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37年11月,抗大毕业后按团职干部派往新四军工作,却莲花县一支只有二十来人十几条枪的湘赣边游击大队任参谋随着部队的发展和他的突出表现,1940年11月调任新四军第一队新一团团长。

1955年9月,张老被任命为二十六军军长,1960年7月调任六十八军军长,直到1969年经周恩来提名,在同年12月调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军长当了十几年,张老从来没有抱怨过。1985年,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昆明军区,张老作为昆明军区最后一任司令员明确表态:“我是军人一切行动听指挥,我是党员一切服从党的安排。”他要求机关和部队做到“思想不松、组织不散、工作不断。”要求干部带头做到“不伸手、不干扰、不麻烦”的两个“三不”要求。总政领导曾考虑给他安排新职务,故而取消。许多老同志、老战友让他给军委领导反映一下,希望能继续工作,但张老十分冷静地说“我的职务已经够高的了,还想当什么?我服从了一辈子组织,在这个时候更要服从组织,听中央安排,中央和军委领导那里还是不要去打扰为好,谢谢大家关心!”他坚守党性原则、服从命令、顾全大局的崇高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整个军区官兵。

三、军政双优,忠于职守全心

张老不仅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将领,也是地方党政部门的好父母官,尽管他长期在军队工作,但在党组织需要他跨界兼管地方工作时,他听从安排仍然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

1966年的 “文革”期间,江苏徐海地区成为动的地区之一。周总理和济南军区命令,派部队对铁路沿线重要地区、重要目标和单位实行军管或警卫,身为六十八军军长的他奉命执行命令。他排除各种干扰、坚守岗位,由于过度劳累而便血在住院未愈就出院工作。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后又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山东省委副书记,主持全省的日常工作,为大力恢复工农业生产而努力工作出了突出贡献。

1975年8月张老被任为昆明军区副司令员1977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参与领导昆明军区工作的同时,以大部分时间负责云南地方工作。其间,他以主要精力放在清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和平反冤假错案上。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顶住压力,拨乱反正,大刀阔斧平反冤假错案,使许多受到打击迫害的老干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还选用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整个云南的政治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变。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张老特别重视民族团结,他要求部队牢记我军宗旨,全心全意为边疆各族人民服务,帮助人民发展生产,使边防地区经济逐步繁荣,人民生活逐年改善;军民一体守边固防,八千里边陲稳固繁荣,他为云南边疆的稳定、边防的巩固、云南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做出来重要贡献。

张老十分重视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他经常教育部队要始终不渝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时刻听从党的召唤;根据现代化战争需要,注重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大力推行训练改革,针对山岳丛林作战实际、狠抓诸军兵种协同训练与实兵演习;强调弘扬部队的优良作风,依法从严治军,部队整体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张老在执行党纪军规方面为人师表,对自己的下属和家人也都严格要求。他对子女的教育和发展没有通过自己的影响力给什么特殊照顾,只是在人生发展的大方向上予以引导。他教子有方,每一个子女都成为国的栋梁之材。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担任云南方向总指挥时,把家中6个孩子送上前线直接参战,其中有3个立了三等功。

张老平易近人,善待他人,生活简朴廉洁。他豪爽好客,通过广泛联系群众了解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地方和群众解决了许多问题,几乎是有求必应。俗话说,主雅客来勤。无论是哪方面来了客人,张老和夫人都用自己的积蓄予以招待因开销过大,工资常常在每月下旬就花光了,他们宁可向家里的老保姆借钱,也不占公家的便宜。

功勋昭日月,风范炳千秋。张老的光辉形象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大地上,他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他高风亮节、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永远镌刻们心中他的英名、他的丰功、他的思想、他的风范,永远激励我们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张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副会长

陈勇2025年10月16日

 

信息来源:澳门法治报

责任编辑:陈龙狮

 

  

创建时间:2025-10-26 09:27
热点文章
浏览量:5150
首页    红色报道    陈勇伟绩铸丰碑,精神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