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蓝图深化文化合作赋能湾区发展 擘画“一国两制”下澳门文化枢纽新篇章
本报讯(记者 许晓宇 刘良燕)2025年4月1日,促进澳门“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建设联合工作委员会(下称“联委会”)在北京召开2025年度工作磋商会议。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高政、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黄柳权、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二级巡视员许丽等出席会议。会议总结2024年“一基地”建设成果,共商深化内地与澳门文化交流合作路径,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关于合作开展中国文化和旅游海外推广工作的协议》,为澳门融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注入新动能。
会议成果:签署协议 共拓国际传播新格局
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高政与澳门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共同签署文旅海外推广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澳门“多元文化共存、国际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协同国家艺术基金、故宫博物院等国家级资源,发挥澳门作为“精准联繫人”的桥梁作用,通过海外中华文化中心及旅游办事处等平台,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精粹,讲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澳门故事。
高层声音:擘画文化强国建设澳门篇章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高政强调,澳门是中西文明交融的典范,需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
强化人才培育:加大国家艺术基金对澳门的配套支持,夯实文化发展人才基础;
深化精品交流:推动更多内地文艺精品走进澳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把握国际机遇:支持澳门以“东亚文化之都”为平台,深化与周边国家人文合作,展现中华文化时代魅力。
澳门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关键年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澳门”活动年,澳门将紧抓机遇,以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的重要指示为指引:
落实“一基地”顶层设计,推动文化治理效能提升;
以文化繁荣增进民生福祉,擦亮“东亚文化之都”名片;
发挥“内联外通”优势,助力大湾区文化协同发展。
中联办副主任黄柳权肯定联委会机制成效,并提出三大方向:
完善“一基地”中长期规划,打造中西文明互鉴窗口;
推动国家惠澳文化政策落地,支持澳门文化产业化升级;
深化两地文艺机构合作,以文化赋能澳门经济多元发展。
未来行动:务实举措促“一基地”提质增效
会议明确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
国际传播:联合策划“中华文化全球行”澳门主题推广活动,利用国际节展、数字平台扩大影响力;
产业联动:推动澳门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共建文创IP,开发“一带一路”主题文旅产品;
人才共育:设立“澳门青年文化创新基金”,支持艺术、文保、策展等领域青年赴内地研修;
惠民工程:引入国家级非遗展演、文物巡展,丰富澳门“文化惠民”品牌内涵。
与会阵容:两地协同凝聚合力
澳门方代表包括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主任林媛、文化局局长梁惠敏、文化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张建洪等;内地方代表涵盖国家艺术基金、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机构负责人。多方共识彰显中央对澳门文化定位的高度支持,以及两地共建人文湾区的坚定决心。
此次会议标志着澳门“一基地”建设迈入纵深推进阶段。通过机制化合作与务实项目落地,澳门将加速从“文化窗口”升级为“文化枢纽”,在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中书写独具特色的澳门篇章。
责任编辑:卢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