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 张振海 解读节气“立秋”
解读节气“立秋” • 专栏作者 张振海
一、 二十四节气的追根溯源
二、二十四节气的基本概念
三、二十四节气的历法指南
2025年08月07日13:51:19节气 立秋
字源
立
“立”象形,甲骨文象一个人正面立于地上(人+ 一)。会意,《说文解字》“立,住也。从大,立—之上”。后引申为设立、建立、树立等词义。
<动>站立,站着。停立,停止。竖立,耸立。设立,建立。立法。存在。
<动>立朝、立君: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副>立刻:马上。
“立”象形、会意:从大立一之上。本义:笔直的站立。大人也。一地也。
在汉字中,“立”字常指成家立室、立业,男人顶天立地,承担责任。 顾名思义,立,建始也,制定、成立、存在。用于节气表示季节的开始。这里主要是建立、建始,季节开始的意思。
秋
秋,是多义字,含义丰富。别写:秌、穐、龝。
秋,一年四季的第三季,收获的时节。指成熟的庄稼。指一年的时间。指特定的时期(多事之秋,多指不好的)。指运动和游戏的器具,秋千。还是姓氏。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后又添加“禾”旁。
本义:庄稼成熟季节、谷物收成时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的主要含义是收。为什么秋=禾+火,我觉得可以解释为:禾谷经过夏天火灼成熟了。这里主要是庄稼成熟的季节、谷物收成的时节。
立秋
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秋季的第一个。每年阳(公)历的8月8日前后交节,今年是8月7日13:51:19。北斗星柄指向坤(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即是。星座划分:狮子座(大暑、立秋)。“四立”之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秋,七月节。立,建始也。秋,物于此而揫敛jiū liǎn也”。
解读:七月节气。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夏天过去了,秋天开始了。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
秋季降雨、湿度、风暴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阴阳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秋季最明显的变化是草木从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立秋并不是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初秋天气仍然很热。所说“热在三伏”,和“秋后一伏”,是说立秋后第1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至少还有“一个伏”的热天气。如果赶上“秋老虎”“母老虎”就更热了。真正凉爽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但是立秋之后总的趋势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周而复始,相互对应)
三候
《太初历》《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岁共七十二候。
解读:我国古代将每年(岁)划分成四个季度(时),每季三个月,四季十二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季六个节气,全年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三个候,全年共七十二候。每候五天,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有植物候应;动物候应;非生物候应。七十二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气候变化的情况。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再五日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
解读: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
二候,白露降。
解读:早晨大地上会有雾气产生。白雾未凝结成珠,但有了秋天的凉意。
三候,寒蝉鸣。
解读: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寒蝉鸣与夏至蝉始鸣相呼应。
特点
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非常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也是由热变凉变寒的过渡时期。(此消彼长,物极必反)
习俗
古代立秋之日,朝廷会举行很多仪式。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郊外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
大家都晓得:一叶知秋,落叶知秋。出自《淮南子·说山训》,这是古人以小明大、以近论远、见微知著的智慧,教人掌握先机、预测未来的洞察能力。
宋代立秋这天,宫内把梧桐移入殿内,“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报秋到之意。一叶知秋、落叶知秋的成语广泛流传。
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品尝新收的米谷庆祝。
民间的习俗主要有:摸秋、啃秋、咬秋、晒秋、称水、吃渣、秋社、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秋忙会、尝秋桃、吃福圆、食赤豆……而比较著名的是“立秋节”、“贴秋膘”。
中医认为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
多愁善感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的感叹。
诗人词家大多擅长借助各种丰富的意象来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在诸多的意象当中“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
“悲秋”之作。离愁别恨,展现的是一首首凄凉的秋景篇。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刻画出了秋之离别情感。
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喜秋”之作。喜形于色,展现的是一幅幅优美的秋景图。流露出诗人意欲忘绝尘俗、怀慕隐逸的思想。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悲秋”,另一方面是“喜秋”,反差如此之大,何哉?并非“秋”在作戏,乃人心演绎。
比较有名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另外还有: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三》的《秋》。
★“立秋”与“秋分”与“中秋节”与“丰收节”……的渊源与异同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什么是早?晚?)公秋、母秋,秋老虎、公老虎、母老虎(什么是公?母?)……的辩证与解析
消息来源:澳门法治报
责任编辑:陈龙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