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 共和国的今天

牢记历史 缅怀和感恩那一代崇尚奉献的英雄们
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5日),1915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南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敏溪河畔(详见为英雄而行 129)。
1933年调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反帝拥苏总同盟宣传部部长、青年部部长兼宣传部副部长、红三军团团党总支书记、少共中央局秘书长、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兼直属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冀热辽军区代理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纵队政委、华北野战军兵团政治部主任、川北区委书记兼川北军区政委、川北行政公署主任、西北局第二书记、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组织部部长。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89年4月8日,在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时,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于4月15日逝世。享年74岁。
孔飞(1911年11月20日—1993年1月23日),1911年11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科左中旗(今通辽市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敖立布皋村。
乌兰夫妹夫。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赴延安参加八路军。历任西北工作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室研究员、中央社会部(含情报部)军事研究室研究员、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卓索图盟分会副主任兼组织科长、主任、卓索图盟纵队司令员、内蒙古骑兵师师长、内蒙古军区师长、兴安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蒙绥军区副参谋长、军法处处长、内蒙古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1993年1月23日,因病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82岁。
梁天喜(1914年11月20日—1992年1月16日),1914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阆中市西山乡。
1933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师政治部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129师旅政治部干事、营副政治教导员、团特派员太岳军区政治部保卫部科长、太岳军分区团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团政治委员、第2野战军兵团供给部政治委员、云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原昆明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
1992年1月16日,在昆明逝世。享年78岁。
唐亮(1910年6月13日—1986年11月20日),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市火石岭人。
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苏维埃政府宣传文化委员、红三军团连政治委员、团总支部书记、军团直属队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大队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滨海军区政治委员、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山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兼兵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委员、军政大学政治委员、政治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原军政大学政治委员。
1986年11月20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6岁。
洪学智(1913年2月2日-2006年11月20日),河南商城汤家汇(今属安徽金寨)人。
1929年3月参加革命,参加商南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军班长、排长、红四军副连长、连长、政治指导员、支部书记、红四方面军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盐阜军区司令员、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副师长、辽西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纵队司令员、军长、第四野战军兵团第一副司令员、中南军区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广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边防军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总后勤部副部长、吉林省农机厅厅长、重工业厅厅长、石油化工局局长、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总后勤部部长、军委副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原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
2006年11月2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唐铎(1904年3月26日—1983年11月20日),湖南益阳人。
任弼时同学。
1920年到巴黎勤工俭学,1924年入国民党飞行学校学习,1925年受派遣到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1926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被授予苏联空军中尉军衔,历任苏联空军中尉飞行员、空军通讯主任、副团长。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1953年回国。历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党委委员、空军工程系主任、中共系党委书记、中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原政协辽宁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
1983年11月20日,带病坚持参加传达贯彻十二届二中全会精神的省委扩大会议。就在他热情发言的时候,突然患脑溢血,在沈阳逝世,终年八十岁。
曾生(1910年12月-1995年11月20日),广东惠阳坪山石灰陂(今属深圳市坪山区)人。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书记、第四战区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大队长、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副总队长、总队长、东江纵队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渤海军区党委副书记兼副司令员、两广纵队司令员、华南分局委员、两广纵队司令员和珠江三角洲作战指挥部司令员兼前委书记、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珠江军分区司令员、政委、珠江地委书记、华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志愿军副军长、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广州市委第三书记、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长、广州军分区第一政委、广州警备区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原国家交通部部长。
1995年11月20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杜瑜华(1914年-2004年11月20日),陕西褒城(今南郑)杜家湾人。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杨虎城部队从事兵运工作。1936年组织领导安康保安队起义。历任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参谋长、抗日第一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副团长、支队长、晋察冀军区旅参谋长、副旅长、代理旅长、师长、军参谋长、志愿军军参谋长、副军长、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北京军区军政干校校长。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原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
2004年11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王诚汉(1917年12月23日—2009年11月20日),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
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25军班长、副排长、排长、连长、团长、八路军129师留守兵团副营长、陕甘宁边区警备团营长、太行军区团长、河南军区豫西支队团长、中原军区团长、华东野战军团长兼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旅长、华北野战军旅长、第一野战军师长兼遂宁军分区司令员、志愿军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原成都军区司令员。
2009年11月2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92岁。
江鸿海(1913年10月—2014年11月20日),湖北麻城县乘马区(今顺河)西张店乡人。
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鄂东纵队团勤务员、班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129师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营政治教导员、旅教导队政治教导员、供给部政治委员、卫生部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志愿军师政治委员、新安州口岸办事处主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原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2014年11月20日,病逝,终年102岁。
1932年1.28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洛阳。不久,国民政府又决定以西安为陪都,洛阳为行都。
5月,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12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再次点燃战火。10月30日,在上海淞沪抗战失败已成定局,首都南京遭受巨大威胁的形势下,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1月20日,发表《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宣言》,称:“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2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部乘船抵达重庆,部分军政机关留武汉、长沙等地办公。
12月1日,国民政府开始在重庆正式办公。1938年下半年,随着战事吃紧,留驻武汉、长沙、桂林等地国民党党、政、军各机关,陆续移驻重庆。12月8日,蒋介石率军事委员会大本营由桂林飞抵重庆,从而结束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迁都行动。与此同时,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也迁抵重庆,并在重庆相继成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详见为英雄而行 141)。战前持不同政见、不同治国主张的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及其主要领导人、全国各地大批社会名流,也聚集重庆。重庆由一座古老的内陆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
澳门法治报
责任编辑 陈龙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