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街头暖心一幕!车流中这两个身影,让雷锋精神照进现实

 

“嘀——嘀——”

 

10月17日晚7点,长沙三一大道的晚高峰如往常般繁忙。车流像凝固的长龙,从主干道一直延伸到国防科技大学正门口,刺耳的鸣笛声交织成城市傍晚的喧嚣背景。谁也没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正悄然酝酿着危险。

 

一辆宁乡牌照的私家车突然在主干道中央熄火,车身横亘在路上,像一块“拦路石”。司机慌了神,反复打火却毫无反应,手足无措地站在车旁,看着四周飞驰的车辆,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晚高峰车速虽慢,但车流密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连环追尾,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紧张时刻,两个身影快步上前。他们是《雷锋》杂志社湖南站长师志伟和记者熊武,途经此处时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没有丝毫犹豫,二人当即做出反应:“快!先开双闪!”师志伟一边大声提醒司机,一边迅速站到车后疏导车流,挥手示意后方车辆减速避让;熊武则快步绕到车头,示意司机把控方向。

 

晚高峰的车流中,尾气裹挟着嘈杂的声响扑面而来。他们俩一前一后,俯身推车,用自己的身躯在车辆与车流间筑起一道“安全屏障”。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沉闷的声响,汗水很快浸湿了他们的衣衫,手掌被车把手磨得发红,但两人丝毫没有停歇,脚步稳扎稳打,配合着将车辆缓缓推向路边的安全区域。

 

“小心点!这边来!”“后面的车慢一点!”他们沉着的指挥声,穿透了喧闹的鸣笛,让原本混乱的现场渐渐有序。短短几分钟,却像一个世纪般漫长。当车辆终于停稳在安全地带时,两人长舒一口气,相互看了看对方汗湿的衣领和发红的手掌,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太谢谢你们了!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司机紧紧握住两人的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周围驻足的群众也纷纷竖起大拇指,有人拿出手机记录下这暖心的一幕,有人忍不住称赞:“这就是身边的雷锋啊!”

 

其实,师志伟和熊武并非第一次践行雷锋精神。作为《雷锋》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他们长期扎根基层,记录过无数普通人的善举,也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的内涵。但这一次,他们不再是记录者,而是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有人说,雷锋离我们很远,是课本里的符号,是历史中的榜样。但在长沙的这晚高峰街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雷锋从未走远。他是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身影,是平凡日子里伸出的援手,是每一个普通人心中的善意与担当。

 

师志伟和熊武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直抵人心的温暖。它让我们明白,雷锋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丰碑,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或许是一次主动的帮扶,或许是一句善意的提醒,或许是在危险面前的一次勇敢站出。

 

当车流重新恢复畅通,当夜色渐浓,那两个汗湿衣衫的身影渐渐汇入人群,但他们留下的温暖,却成了这座城市最亮的光。而这样的光,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

 

因为,百姓身边的雷锋,一直都在。

 

 

责任编辑 孙铭

 

审核 许晓宇

 

 

 

 

创建时间:2025-10-18 14:35
热点文章
浏览量:5130
首页    特稿新闻    长沙街头暖心一幕!车流中这两个身影,让雷锋精神照进现实